【凌氏密語】3月波動月(凌中則)(第114期)
踏入3月亦即是首季結算前的最後一個月,對囤積、儲了不少貨底的基金大戶而言,3月絕對是多事的一個月,對內包括中國共產黨在3月初至中旬舉行兩會,究竟人事換班會否順利完成?對外則有歐洲美國等央行議息,試問在這個充滿造好造淡機會的月份,基金大戶怎會輕易放過?除了內有兩會外有議息,凌氏希望提醒讀者們,其實3月還有一個重型炸彈待爆,這個重型炸彈正是來自美國的債券上限危機(Debt Ceiling)。不少讀者以為凌氏說笑,過去2年再沒有聽到美國債務危機,財赤懸崖等名詞,為什麼突然重提?根據美國法例,美國須要通過立法批准一定期限內提高聯邦政府的債務上限,2013年美國共和黨借債務上限一事「威脅」時任總統奧巴馬,要求延長稅務優惠,令美國政府一度停擺16日。美國國價在2015年並沒解決問題,沒有設定具體的美元債務上限,而是將這個燙手山芋踢到2017年3月,簡單規定暫停債務上限生效日期至今年3月15日,以便讓舉債活動繼續進行,以債渡日。讀者們要留意,當暫停債務上限生效期滿後,債務上限將會根據當時未償還債務總體水平重置,將來是確定新的債務上限還是再次延長暫停債務上限生效日期,都須要得到國會批准。雖然現任總統特朗普控制參眾兩院,2015年停擺或不會重演。不過凌氏要告訴大家,炸彈的藥引正是來自特朗普本身。特朗普的財政政策減稅之餘又增加基建開支,難免令市場憂慮錢從何來?有關憂慮反映在兩年期利率與國債孳息息差,周初時一度觸及38點子的4年半以來高位,反映市場的確擔心財政懸崖再次出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