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尖啤天下】 獲勝率與回報率 (劉夢熊博士)(第62期)
你見過香港賽馬的情景嗎?馬場內人山人海,場外投注站大排長龍,千家萬戶打開電視看現場轉播, 連在馬路上的計程車司機、乘客亦側耳收聽電台的現場評述。投注金額數以億計,歡呼聲、歎息聲、怒駡聲處處可聞。如此狂熱,這麼踴躍,但你問問馬迷們:「你們贏的多還是輸的多?」十之七八會答你:「輸的多。」你若問:「為什麼?」他們會不加思索的解釋:「政府抽稅,馬會抽佣,去了三成,剩下七成才是彩金,整體輸是輸十足, 贏是贏七成⋯⋯ 」你再問:「那為什麼你們又樂此不疲,次次下注呢?」馬迷們一定回答: 「十元可以贏五十元、一百元, 甚至成千上萬元,以小博大, 很刺激嘛!」相信你做完這個採訪,自然會得出一個結論:獲勝率雖低,回報率卻高,這就是吸引力之所在。 股票交易和賽馬一樣都不是「零和遊戲」。龐大的交易所、結算所,眾多的經紀商,那麼多人手、設備,燈油火蠟、薪金鋪租等寫字樓開銷是上天負責的嗎?不是!是政府補助的嗎?不是!實際是靠投資者買賣雙方所付的手續費或買賣差價來維持。因此贏家的總「收入」和輸家的總「支出」永遠不會「平衡」,永遠是「輸數」大於「贏數」,「輸家」多於「贏家」;這點,任何金融交易包括股市都無例外。但是,這只是從整體市場長期獲勝率而言。如果就某個時期的全部客戶獲勝率來說,卻有可能多數贏。二O一四年九月至二O一五年六月,內地股市上證綜合指數從二千點左右狂飆至五千一百餘點時,股民個個賺到盆滿缽滿。所以,獲勝率也因大市時機、時段而異。 股票...